郵輪上的通訊工具實用掃盲
搭乘豪華郵輪,環球旅行的確是個不錯的體驗,但是隨身攜帶的手機如何在境外漫游?在國外或境外的話費究竟是多少?短信收發如何收費?不少游客對此仍是摸不著頭腦。
從記者接到的一些投訴例子來看,
出境漫游時須留意一些誤區或“陷阱”并采取防范措施,比如接收短信也會產生高額費用,
出境前應當關閉手機語音信箱或人工秘書臺等
誤區一:話費比國內高不了多少
以中國移動為例,到今年6月底,該公司開通國際漫游的國家和地區已達到191個。就出境漫游時的資費標準而言,一般是移動公司根據自身以及境外漫游目的地移動通訊公司的資費情況,和境外公司協商談判決定的,這就導致漫游到境外不同國家或地區所支付的電話、短信費用千差萬別,甚至在同一地區使用不同公司的網絡,費用都不盡相同。
但其中還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在境外接聽國內來電,雖然不同地區、不同運營商以及不同時段的收費標準均不一樣(以移動運營商提供的《國際漫游服務手冊》為準),但一般為“當地通話費×115%,再加上每6秒0。8元人民幣×115%”。一般來說,這里的“當地通話費”折算成人民幣后會比國內資費貴得驚人。比如在
泰國,接聽一個國內來電的費用大概在每分鐘13元人民幣左右。
在境外撥打國內電話的話費比接聽稍貴,一般為“當地通話費×115%+IDD×115%/分鐘”,比如在泰國,撥打國內電話的費用大概在每分鐘12元~15元人民幣左右。
誤區二:接收短信不要錢
在國外,如果你沒有事先了解短信收費情況,千萬不要輕易發短信,因為在有些國家或地區,發短信甚至比直接用手機打電話還貴。中國移動用戶在國外(或境外)發送短信的收費原則為:當地短信費×115%+0。1元人民幣每條,例如在中國
香港,采用
香港電訊的網絡發送一條短信給內地移動用戶的費用大概接近4元人民幣。
即便是接收短信也要注意,雖然很多國家跟中國一樣是免費收短信,但在部分國家接收短信也要收取費用,哪怕是收到一些國內定制的天氣預報等短信,在境外可能都是要收取短信費用的,用戶在出境前應該向運營商詢問清楚。
廣東省通信管理局日前在加強短信息服務業務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短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者提供(有償或無償)給用戶的任何形式的短信息業務,必須事先得到用戶確認后方可實施,由此可避免用戶由于國際漫游等原因接收短信息而可能引發的額外收取相關信息費問題。
誤區三:呼叫轉移可省錢
一位從
美國回來的吳姓市民表示,自己的手機在
美國漫游期間,沒有撥打或接聽一個電話,只是收到一些秘書臺轉過來的短信,賬單出來后卻有近千元的國際長途和漫游費用。許多手機用戶錯誤地以為,在境外不接聽電話或關機,能節約電話費。他們的做法是:在出境前開通語音信箱或人工秘書臺服務,出境后就能接收到這些來電短信,如有需要,可以購買當地電話卡撥打回來。
其實不然,這是手機用戶給自己設下了一個“陷阱”,當來訪者語音轉入語音信箱后,收費更高。因為國內用戶撥打你的手機,要先打到境外運營商的網絡上,再被呼叫轉移至境內,最后以短信方式發送給你,相當于收取兩個國際長途的費用。